前言、
微星從開始做筆電開始,就有分不同等級/系列,但一直以來GT就是微星最高階的代表!
而微星從市場脫穎而出,也正是從推出真正做好具備配得起電競稱號的筆電而開始發跡!
細數近年來微星的成長,GT系列絕對是最重要的關鍵!
要怎麼做好一台真正的電競筆電??
首先散熱必須先做好,散熱不好肯定會影響效能,甚至會發生卡顿情況,
這對於遊戲玩家甚至是電競選手是最不能忍受的!
那再來呢??
具備更好的顯示螢幕,更好的喇叭音效,更好的鍵盤操作,
還有更好的擴充能力,更好的電路設計,更好的使用體驗,
而這就是微星的GT!!
真正符合電競需求的筆電,其實是要求是很嚴格的(不是只看規格),
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會有許多的專業用途使用者(2D/3D繪圖,影音剪輯,程式開發…等等),
最後都會選擇微星的電競機種作為他的主要工作用機。
一直以來我們都在說:『厚有厚的優勢,薄有薄的代價』
「薄」勢必要有所犧牲,散熱犧牲、擴充犧牲、音效犧牲、用料犧牲,
風扇薄又吵,灰塵累積快/散熱能力降低早,導致溫度高/散熱膏易乾→提早清潔保養。
甚至因為搭載高效能,機身內部整體溫度偏高,導致電池容易發生膨脹問題!
(透過XTU調整,可以降低溫度/功耗,進而降低電池膨脹的情況)
「厚機」雖然體積大又重,但是同時也帶來更好的優勢。
例如微星的GT系列機種,
因為是頂級機種,所以電路與元件的用料最好最扎實,
因為有足夠的空間,所以可以做更多的遮罩與遮蔽
(看看6.7代處理器的電流音情況,GT都沒有);
因為有足夠的空間,所以可以設計出更好的散熱架構,讓效能得以完整發揮;
因為有足夠的空間,所以風扇可以用更大更厚的(12V 0.65A),這樣只要在更低的轉速下就可以擁有同樣的風流量,而且風扇轉速低就能讓噪音降低、灰塵累積速度減慢,並且更耐用更不容易損壞;
因為有足夠的空間,所以可以做出更好的硬體擴充能力(更多硬碟插槽、可更換的MXM顯示卡);
因為有足夠的空間,所以可以塞進更好更大的單體,讓音效更好更飽滿;
因為有足夠的厚度,所以鍵盤的表面溫度可以更低,操作起來更順手更舒服。
因緣際會、
客戶今天是跟朋友一起來的,他們都是在仁寶工作,
一位是位於機構設計部門,一位是硬體設計部門(包含晶片.顯卡設計/測試等等)。
因為機構設計的那位朋友,以前曾在微星工作過,所以他了解微星對散熱的堅持,
所以建議朋友要買筆電就買微星。
也因為在微星工作過,所以知道有一位胖哥在筆電上的專精與專業,
所以在到光華看了一下微星的相關實機以後,就直接到門市來詢問機器了。
使用需求、
他們原先一進門,就直接詢問17.3吋的機種,經過了解原來最初看的是GE73 8RE
(他們說在背面有兩條會變色的鬚鬚)
因為他們是幾位朋友要一起玩The Forest(陰森),但是吳先生家裡沒有電腦,
所以應朋友的邀約,決定購買一台筆電放在家裡使用,預算大約60K
平常也不需要攜帶,只會有客廳/臥房等等的移動需求,所以鎖定17.3吋機種。
不過因為他們當天晚上就要一起連線玩了,所以必須是有現貨且可當天取的,
再評估遊戲的需求後,其實針對處理器的部分6.7代的i7就已綽綽有餘,
但同預算內選擇搭載到GTX1070的機種可以讓遊戲更順!
既然這樣,當然是有雙11優惠的GT機種是最佳的選擇囉!
現場馬上拿出展示的GT72讓客戶把玩一番,
然後『現場直接把音量開到最大撥放音樂』
一聽到聲音表現,客戶馬上眼睛就亮起來了!!
真的,在筆電裡面你很難找到音效是比GT更好的了,
即便是門市裡面撥放音樂的桌上型喇叭,相形之下都遜色了呢~~~
專業與服務、
本身微星的GT72就已經是一款很棒的機種了!
散熱足、音效優、擴充佳
向這台GT72VR 6RE搭載的是七導管雙風扇散熱設計
CPU與GPU皆為獨立熱導管,並且各搭載一組12V 0.65A大風扇
散熱能力絕對是無庸置疑的!
但在胖哥專業團隊下,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提升與優化:
1.超薄散熱膏塗抹技術(原因請參考筆電的散熱膏需求與桌機是不同的)
2.晶片接觸面鏡面拋光
3.M.2 SSD散熱加強
4.專業XTU優化調教
說到這裡,最後還有一個很棒的Bonus
那就是這台原廠預設搭載的是『高刷新率120Hz面板呢!』
而且還有支援『Nvidia的G-Sync功能喔!』
客戶一整個高興到翻掉了呢~~~
效能測試、
【R15】
CPU成績641cb,功耗最高只有43.23W (低於PL1的45W)
也就是i7-6700HQ在這台GT72上,只要需要效能,
可以一直維持四核滿速3.1GHz的保線,而且最高溫度只有72度
可以說這樣的表現真的很漂亮。
不過了解我們服務的人,就知道後續一定還有XTU優化
雖然CPU效能已經滿了,但是我們可以進一步降低功耗
這樣溫度降低了,風扇轉速也可以降低
風扇轉速降低了,使用就變安靜了,灰塵累積速度就減慢了!
【R15_XTU優化】
CPU成績637cb,功耗最高降低至31.54W
因為未優化前就已經低於PL1的45W限制
所以效能表現上是沒有差異的,但是溫度則降到了62度!
也就足足降低了10度!!
重點是風扇從頭到尾一直維持在基本轉速而已,超安靜的!!!
【3DMark11_XTU優化】
I7-6700HQ物理分數7951,GTX1070圖形分數22478
這樣的效能,對於遊玩當前的3C大作真的是非常足夠的了。
而且3DMark測試就是模擬遊戲的測試,
可以看到測試後的CPU溫度最高只有65度,顯卡也只有74度。
可以讓搭載的規格完全的發揮出全部效能很難
在發揮出完整效能後的溫度還能表現得這麼漂亮更難
而這就是微星的GT!!
這就是胖哥團隊,我們的專業與服務~~~
p.s
XTU優化的效果是很好很明顯的,效果也是立即顯著
而且還是Intel自己推出的,
這麼好用/免費的工具,真的推薦大家下載試試看!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散熱做的好 效能穩定少煩惱
散熱做不好 過熱降頻不會少
功耗控制不過熱 效能頂峰到不了
聰明使用需學習 XTU優化少不了
這就是我們的專業與我們的服務
買電腦,真的不是只有看表面的規格與價格
C/P值的P代表的是Performance
如果是散熱設計不良的機種,連基本的效能都跑不出來
那要怎麼說是有CP值呢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