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道之前Aero15X上完液態金屬表現的朋友,請先看上一篇
『Aero15X (i7-7700HQ+1070 MAX-Q) 更換液態金屬散熱膏!』
一、再次更換液態金屬的原因
客戶上次換完帶回去以後,覺得玩遊戲的時候,溫度還是有一些燙,
所以希望我們再確認液態金屬的狀態。
當然我們對我們的液態金屬跟獨家塗抹技術是有絕對信心的!
不過為了讓使用者自己確認,以及讓大家看看的真實原因,
所以決定協助客戶重新更換液態金屬散熱膏,
並測試與一般散熱膏的差異。
※首先要先跟大家說,這台原廠預設就已經先調降了50mV電壓※
二、一般散熱膏
我們先來看看一般散熱膏的表現
【3DMark11】
雖然預設已經降低50mV,CPU最高溫度依舊達到90度,顯卡達到69度
【R15】
相較3DMark,反而R15的CPU溫度最高只有79度,顯卡只有56度!?
別開心的太早,那是因為R15的OpenGL與CPU測試是分開的。
3DMark的溫度達到了90度才是真的,
因為3DMark的最後一項測試是CPU+GPU的Combine Test,
所以讓只採用兩支導管串接式設計的Aero 15X露出馬腳了!
【FPU】
CPU最高溫度達到88度,功耗可以到52W,同時也讓時脈達到四核3.4GHz。
一場看似完美的假象,但是你有注意到顯卡的溫度被感染到56度嗎!?
之所以在FPU下可以讓表現看起來很完美,
是因為FPU測試是只有CPU的高負載測試,
這樣同一時間兩支導管只要負責解CPU的熱就可以了,
表面結果看起來當然很完美囉!
【FurMark+FPU】
到這個測試,就是原形畢露了!
可以看到兩支導管串接式的散熱設計,在真正需要發揮效能時,
是有多麼的讓人不堪、讓人無奈、讓人心酸了。
CPU很明顯的是用溫度牆卡在90度上,
所以溫度頂到了自然效能就降低了,功耗降到31.93W、時脈降到2.7~2.8GHz
不說你可能還不知道這是一台價值六萬多的高階筆電呢!!!
三、再次換上液態金屬散熱膏
既然是重上液態金屬,當然就會再測試一次!
下面就給大家看看差別跟結果
【3DMark11】
CPU溫度最高只有82度,相比一般散熱膏降低了8度
【R15】
CPU溫度最高只有72度,相比一般散熱膏也降低了7度
【FPU】
功耗依舊有52W,時脈依然有四核3.4GHz,
但CPU溫度最高只有79度,相比一般散熱膏降低了9度
【FurMark+FPU】
溫度終於來到了溫度牆90度!
但表現相較使用一般散熱膏的時後,
功耗提升到了38W,CPU時脈也提升到3.0~3.4GHz!!!
不過極限也大概就這樣了。
即便我們的液態金屬擁有絕佳的導熱能力,
可以提供額外多解10~20W左右的功耗,
但天生散熱能力(架構)不足,依舊無法讓效能完全的發揮出來。
在這邊也順便幫大家解惑,為什麼明明差距這麼大,測試軟體的成績看起來差不多呢!
那是因為軟體測試的時間,都在睿頻(TB)的限制時間內,當然看起來就好像差不多。
像第八代桌機處理器,睿頻時間只剩"8秒鐘"!
你希望買的高階處理器,它的效能只能發揮8秒鐘而已嗎?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最後在這裡還是再分享一下這台第八代處理器的測試好了
因為剛好看到網路上有開箱測試,雖然沒有秀出時脈
但從圖片中的重點,看的懂的自然就了解了!!!
你…..想要買的是『看的到的規格而已』,
還是買到真正『用的到的效能呢』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如果你也想要擁有我們獨步全球的超薄液態金屬塗抹服務,
歡迎預約服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