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幾年SSD能快速竄起,以及越來越多的使用者都指名一定要有SSD,
是因為用起來真的是非常有感。
目前在筆電的搭載率是明顯比桌機高的,這是因為
2.5吋的傳統硬碟比桌機用的3.5吋要貴。
所以比較的效應就沒有桌機那麼的多、那麼的勤。
而且2.5吋硬碟的容量也比較小,再來還有使用方式不同,
桌機通常很多人都可以等待比較久的開機。
但筆電時常攜帶外出,而且為了保持電力,通常是要用才開機,
像這種情況,不管是外出談業務用、遊戲用,甚至是即時分享,
都會希望可以趕快打開趕快處理,總不能在那邊呆個1X分鐘吧!
而除了在成本和使用方式的差異之外,還有在現實面的差異,
讓筆電導入SSD比桌機更有優勢的多。
不過就在今年第7代CPU架構導入以及200系列的主機板上市後,這項差異縮短了!!
這就要這邊要說明的重點了:「桌機主機板有自己的SSD專用插槽了!」
過去桌機如果要裝SSD,大部分都是用2.5吋的產品比較多,
但現在大部份的200系列主機板,都有M.2的SSD專用插槽,
而且幾乎都是有支援NVMe的SSD呢!
那麼到底SSD從2.5吋改用M.2介面有什麼優點?為什麼建議用M.2呢??
這一切就要回歸源頭來說起了….....
大家都知道桌機的料件(除主機板外),幾乎都是由PSU直接供電,而2.5吋當然也不例外。
在目前桌機市場過度競爭的情況下,店家要賺錢最主要就是靠機殼和PSU。
所以PSU廠商要降低成本的話,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了。
不過俗話說的好「一分錢一分貨」,這是絕對不變的道理,
壓低成本以後,相對品質降低也是很正常的。
再加上SSD的特性跟傳統硬碟不一樣,比較害怕電壓不穩/雜波的影響,
更害怕不可預期的斷電情況發生。
而且現在SSD大部份又被拿來當系統碟使用,所以當上述狀況發生時,
輕則資料遺失,重責甚至會造成系統崩潰都有可能。
更慘的是SSD的資料救援跟傳統硬碟比起來是困難非常多的。
所以在PSU必須要扛下店家生存利潤空間,消費者又多以價格導向為主要考量的前提下,
容量小、價格高的SSD,就很少有願意主動導入的店家了。
一般來說,一台電腦的主機板就算再怎麼低階、再怎麼爛,
穩壓跟濾波的能力通常都會比PSU好上很多。
所以才會建議大家想要裝SSD的時候,盡量以M.2的介面為主。
而且很多主機板的M.2插槽都在CPU散熱器附近,這樣還能順便帶走M.2 SSD上的廢熱,
甚至可以在主控那邊做被動式的加強散熱(貼銅/鋁片),
這樣的話,散熱就不會是甚麼太大問題的。
(其實2.5吋SSD拆開,會發現也就是主控、記憶體、顆粒那些東西)
安裝M.2介面的SSD,基本上供電就是由主機板負責,
所以是在穩壓或是濾波的方面,都會比由PSU供電來的好,
再加上目前M.2的SSD價格其實也沒有比2.5吋貴了呀,這樣就更沒理由不選M.2了!
最後因為SSD非常怕非預期的斷電,就算買個最便宜UPS來用,
也就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發生,所以是蠻建議添購的啦。
因為運氣不好碰上一次的跳電,造成資料遺失或是系統崩潰的損失,
通常都會比去買一個便宜UPS來的貴哩~~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