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競筆電是目前筆電最熱門的產品之一
但是一台好的電競筆電並不是只有看規格就能夠了解好壞的
要如何挑選一台電競筆電呢,基本上當然還是要看購買的預算
預算越高就能夠買越高的規格,但是並不是規格到了你就能達到想要的效果
一般來說一台電競筆電應該要留意下列的幾個方向
1.你要玩的遊戲與想要的特效等級
2.真正的散熱能力和清潔保養的便利性
3.電競相關元件的搭配整合與加購整體成本
1.你要玩的遊戲與想要的特效等級:
大部份的筆電CPU和GPU顯示卡都是沒有辦法升級的
因此在購買的時候,一定要了解你需要的效能
如果你是要拿來玩遊戲的,除非你是確定只會玩目前在玩的遊戲
如低效能要求的LOL,在使用的2-3年之內不會有其他高3D遊戲的需求
在購買的時候建議,是以較高效能的遊戲需求,為購買的需求
玩遊戲跟其他的電腦使用方式,是有很大的差異的
27張FPS的不順暢,跟30張感覺還OK,就是有相當明顯的差異
其中的效能差異,基本上也只有10%,在其他的使用方式感受會較不明確
但是玩遊戲就是會有差異的了,建議買到你願意接受的最低等級以上
當然如果預算真的很有限的話,可以考慮降解析度來玩
如940M的顯示卡跑HD的解析度是會比GTX950M泡FHD的FPS還要略高的
玩3D遊戲雖然顯示卡很重要,但是有時候CPU也是挺關鍵的
就差那麼一點會不會LAG就是有差異的,CPU的說明可以看一下微星的說明
http://gaming.msi.com/tw/article/%E7%82%BA%E4%BB%80%E9%BA%BC%E7%9C%9F%E6%AD%A3%E7%9A%84%E9%81%8A%E6%88%B2%E7%8E%A9%E5%AE%B6%E9%83%BD%E6%9C%83%E9%81%B8%E6%93%87%E7%9C%9F%E6%AD%A3%E5%9B%9B%E6%A0%B8%E5%BF%83%E7%9A%84%E9%85%B7%E7%9D%BFi5
2.看過上面原廠的說明文章,一般來說買電競筆電,還是會買標準電壓的CPU比較好
標準電壓的CPU,目前應該除了K版的之外,TDP熱功耗都是差不多的
但是GPU顯示卡的熱功耗可就差距很大了,GT920的19.5W到GTX980藍天220W
差距可以說是非常的高,且顯示卡晶片的損壞率,長期以來的經常是遠高於CPU的
因此散熱的部份可以說是非常的重要,電競筆電更應該是要加強顯示卡部份的散熱才對
由於目前大多數的測試軟體,是很少同時間滿載CPU和GPU的測試模式
也就是通常都是以單燒為主,就算是3D11雖然CPU和GPU都會測試,但是是不同的子項目
這跟部份遊戲會讓CPU和GPU都在高負載的情況是不太一樣的
因為測試軟體有這樣的特色存在,筆電代工廠為了節省成本
目前很流行CPU/GPU熱導管搭橋的奈何橋設計方式
基本上就是這樣,用少少的導管將CPU和GPU連在一起
然後拉出去用2組散熱片和2個風扇的散熱模式,這是目前很多代工廠做的方式
目前有相當多的品牌都是用這樣的方式,來設計製作他們家的電競筆電
在大部份不會跑同時雙燒的測試軟體,這樣的設計都能有不錯的溫度表現
因為同一時間是讓2個風扇和2組散熱片在處理CPU或是GPU為主的散熱
如果遇到雙燒的情況,就是讓晶片啟用降頻模式運作
部份品牌甚至將降頻點的溫度拉到只有80度,這樣你買的電競筆電跟本跑不到該有的效能
你買的規格不就只有好看的而已了嗎
一樣的14吋筆電一樣的I7-6700HQ+GTX970M散熱也可以是這樣做的
更多的導管設計,更多的散熱面面積,確保該有的效能與更穩定順暢的遊戲品質
上面2款都是屬於超輕薄筆電的設計,用心去做的產品,差異應該很容易看出來吧
真正的散熱能力,是要CPU和GPU都要能夠有足夠的散熱能力,就算是雙燒也要頂的住
基本上目前的CPU和GPU的降頻點,晶片本身至少都是95度C或是以上的溫度點
為什麼有部份廠牌的筆電會將溫度拉低,原因就是那種奈何橋散熱設計
基本上是跟本不夠CPU+GPU雙高載的散熱的,如果照晶片組內定的溫控保護
是會有爆溫度燒毀的可能的,因此拉低降頻溫度,反正沒有壞客戶也不能怎麼樣
效能單測試也都能達到該有的,在加上一些寫手的運作,將筆電雙燒過熱視為必然
就這樣混過去的廠商,大家自己看散熱器設計就可以知道了
筆電的散熱真的沒有辦法做好嗎
事實上並不是的,捷元的宙斯機(藍天的P750ZM)
搭配桌機的4790K和GTX980M都不會過熱,單燒雙燒看你怎麼燒
都能夠達到晶片組該有的效能的
電競筆電配的通常都是高效能的CPU和GPU
基本上不可能用無風扇的設計,有風扇的設計基本上就會累積灰塵的
因為風扇在運轉就會跟空氣摩擦,就會產生靜電,靜電會依附在被吸起來的灰塵上面
帶上靜電的灰塵就會黏在散熱片上面,日積月累就會讓散熱片備堵住
沒有足夠的風量通過熱熱片,帶走廢熱,筆電就開始過熱和降頻了
因此一台電競筆電,清潔保養的便利性是很重要的
一些品牌居然用噴槍對散熱孔噴一噴就當清潔好了,表面上看是免費很佛心
但是糾結成塊的灰塵棉絮,被吹回機器的內部,灰塵大多易吸濕氣
如果卡在重要元件那邊,造成短路損壞,那麼是要算誰的呢
這樣做的筆電原廠是非常不應該的,跟本是在亂做敷衍了事
真正的清潔保養是要拆出散熱器,且將風扇跟散熱片部位分離
在用風槍或是其他設備將灰塵/棉絮或是卡在散熱片上面的附著或是氧化物清除
這樣才是完整的清潔保養,當然拆開後散熱膏也是要更換的
3.電競相關元件的搭配整合與加購整體成本
玩電競遊戲好部好玩是一個主觀的問題
但是跟許多相關的配件是很有關係的
如搭配的划鼠是否靈敏度足夠,握持移動的手感是否良好
光學定位是否足夠準確,按鍵與滾輪的手感,玩遊戲都會有差的
鍵盤的部份,落鍵感是否明確好按,組合鍵是否能正常使用
有無內建巨集功能,是否有發光,有幾段發光,背光的色彩與是否可調
喇叭的表現,因量與輸出的品質有無重低音單體
音效孔輸出的玩整度,專用高階因效晶片或是更高階的音效子卡
有線網路的晶片使用,如KILLER網路晶片的使用
無線網路卡的使用也有好幾種等級,雙KILLER甚至能合併應用
這些都是跟遊戲整體體驗有關的因素
滑鼠,喇叭和鍵盤如果不理想還可以透過外接來解決
但是如果不是原廠搭配的,就還要另外花一筆錢了
且如果要攜帶外出也都是多了不少的負擔
其他如音效孔位的配置,專用音效晶片或是高階音效子卡
就筆電來說,沒有的就是沒有了,有線網路卡的晶片通常也是一樣
無線網路卡一般雖然可以換,但是也是一筆花費的
因此買一台電競筆電這些的差異也是應該要考量進去的
以上就是胖哥要分享給大家,選擇電競筆電的基本該有的認知
當然還有更深入的問題可以討論的
如MXM顯示卡的筆電,就是能夠有快速更換或是升級的好處
這些就另外在跟大家分享囉